在加密货币市场的浪潮中,一些人抱着投机心态参与买卖,却忽视了背后的法律风险,最终面临被警察抓捕的境地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格监管与法律红线。
我国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中,清晰指出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中介等行为均属违法。买卖加密货币的行为,本身就处于法律禁止的范畴,一旦被查处,必然要承担相应后果。
从法律层面来看,买卖加密货币被抓,可能涉及多项罪名。若以营利为目的,长期从事加密货币的倒卖,充当交易中介,为他人提供兑换服务,扰乱市场秩序,情节严重的,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。根据《刑法》规定,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在交易过程中,若涉及的资金来源于诈骗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,买卖双方还可能触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。即使交易者声称对资金来源不知情,但在明知交易对象、交易方式异常的情况下仍继续交易,司法机关可能认定其存在主观过错,从而追究刑事责任。例如,有人通过 “点对点” 方式大量买卖加密货币,且交易金额巨大、频率过高,明显不符合正常交易逻辑,就可能被认定为协助转移非法资金。
现实中,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。某地警方曾查处一起非法买卖加密货币案件,涉案人员通过搭建线上平台,为投资者提供比特币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交易渠道,从中赚取手续费。最终,该平台运营者因非法经营罪被提起公诉,涉案人员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,涉案资金也被依法追缴。
买卖加密货币被警察抓,不仅会面临刑事处罚,还会导致财产损失。涉案的加密货币及用于交易的资金可能被依法没收,参与者往往 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